首页 > 巡察动态 > 正文

媒体天职央视新闻:大国“小匠” 凭着一股犟劲儿 让梦想成为可能

发布时间:2022-09-06文章来源:校园网 浏览次数:

日前,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落下帷幕,涉及不同领域的各个赛项,也是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这其中,掌握着“十八般武艺”的小工匠们引人注目。来自天津职业大学的周雅婷和赵兴元,就是刚刚斩获了此次大赛“增材制造技术”赛项冠军的两位选手。而夺冠的背后,有着他们在磨炼技能、追求精进的道路上不断奔跑的成长故事。

图片


追求“0.1毫米”的精准

完全使用3D打印设备,做出一个可以转动的手动风扇,并在十厘米之外吹灭蜡烛,这是此次大赛“增材制造技术”赛项的题目之一。赛题看似简单,考验的却是对力学结构、传动设计、精确制造的全方位把握。近来,他们团队就在不断地优化三维模型、尝试新的打印材料......推翻、修改的图纸和模型,已经不下百个。

图片

记者了解到,齿轮的数量、底壳的外观、扇叶的弧度……每一个变量的细微变化都可能会让小风扇产生新的问题。这段时间,他们做了上百次的组合尝试,凭借着对每一个精准到0.1毫米的执着追求和坚持不懈地的创新尝试,终于找到了风扇流畅转动的最优解。最终,获得了这一赛项的冠军。

 

源于热爱,成于苦练

从普通的职教学子到世界冠军,并非一日之功。2019年,赵兴元和周雅婷进入天津职业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增材制造技术专业学习。普通的材料可以在自己手中生长出千变万化的形态,增材制造技术的多彩和丰富,让他们很快爱上了这个行当。

图片

真正的热爱,需要经过考验和沉淀。刚入学时,几乎完全零基础的赵兴元,画一套结构设计图至少需要三、四个小时,如今,完成一套设计方案,他只需四十分钟。在他看来,成功的秘诀只有一个,就是苦练,“一遍遍去练,到最后看见图纸不用去思考建模思路,就可以直接形成肌肉记忆”。

图片

“犟”是性格,也是信条

每个工件的设计与建模,都涉及制图软件中的数十种“命令”,为了能够尽快提升速度并准确完成任务,赵兴元把每一个参数和公式都熟记于心。对于极致的追求,他用一个刻在自己骨子里的词来形容——“犟”,决不放弃。

图片

而同样有着倔强性格的,还有团队中的“设备操作师”周雅婷,为了吃透3D打印设备设计的核心原理,学习中用到的设备,她都反复拆装,庖丁解牛般地了解。

磨炼技能,蓄积能量

如今,增材制造技术正在被应用于大火箭、大飞机等先进制造业。同时,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让职教学子实现梦想的舞台越来越广阔。2020年以来,“增材制造设备操作员”“增材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先后被人社部认定为新职业。提到今后的职业选择,手握技能的大国“小匠”们也有着自己的新期许。

图片

周雅婷从小在甘肃长大,载人航天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时,她对于“星辰大海”也有着自己的向往。“以前我觉得大国重器对我来说是高不可攀的,但当我这次站在世界级的领奖台上,我发现,把平凡做到极致,不断地磨炼技艺,不断创新,也是在为制造大国重器蓄积能量”。周雅婷告诉记者,她的目标还是航空航天,未来,希望自己能在这一领域发光发热。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李立

友情链接